知识点详情
关闭

北票市川州石文化博物馆馆藏范围包括奇石、矿石、古生物化石。地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银河小区。

简介

亿万年前,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能保存成为化石的机会是极为罕见的。据科学家估计,一万个生物死亡以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而这些化石绝大多数埋藏在地层深处,只有少数在岩层露头上的,才能被人们偶然发现。在被发现的化石中,绝大多数又是生物的残缺碎块,很难了解其形态或特征的全貌。因此,有时要找到能定其名称或年代的化石是难乎其难的。

化石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有的要比宝石珍贵很多。所以现今世界上很多博物馆收藏家,对于一个完整的或近于完整的化石都视为珍宝,精心收藏。

化石种类

植物化石 北票石文化博物馆提供 植物化石 北票石文化博物馆提供 按照化石蕴藏的种类,北票化石可分为遗体化石、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经过发掘和研究,在辽北票发现了由20多个门类、千余物种组成的古生物种群,包括动物界的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哺乳类、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类、昆虫类;植物界的楔叶类、真蕨类、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被子植物类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生物门类的祖先。北票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第一只鸟长有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也称中华鸟龙),见证了鸟类的起源,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在北票陆续发现的龙、鸟类有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意外北票龙、小盗龙、圣贤孔子鸟川州孔子鸟、横道子长城鸟等,在北票陆续发现的鱼类有潘氏北票鲟、狼鳍鱼······

中华龙鸟

〖简介〗

拉丁文学名:sinornithosaurus

体长:1米

体重:13公斤

食性:肉食

生存时代:早白垩纪

分布:中国辽西热河

分类:蜥臀目、兽脚类、坚尾龙类、虚骨龙类、美颌龙科

〖来历〗

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

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长期以来,对于鸟类是不是恐龙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华鸟龙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辽宁古果

辽宁古果为古果科,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它们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我国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辽宁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态特征清晰可见。

意外北票龙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的一类,它们在大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出现,从那时起到中生代的末期为止,它们一直是地球上陆地的统治者。在人们的印象中,恐龙象其它爬行动物一样身上布满鳞片。

然而最近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却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由来已久的恐龙的相貌特征。这就是被命名为“意外北票龙”的恐龙化石。意外北票龙全长2.2米,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恐龙,它生存在大约1.25亿年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白垩世。尽管所发现的化石支离破碎,但随着专家的精心修复,这件化石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形态学特征,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科学价值。意外北票龙是人们发现的又一种长有原始羽毛的小型食肉类恐龙。由此科学家们推论,生存年代晚于意外北票龙的绝大多数食肉类恐龙都是体披原始羽毛的美丽的爬行动物。

鹦鹉嘴恐龙

名称:鹦鹉嘴恐龙

鹦鹉嘴恐龙 简介: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鹦鹉嘴龙的所有种都是类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特征是上颚高而强壮的喙状嘴。至少有一个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作为展示作用。

鹦鹉嘴恐龙是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约1—2米。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部弯曲并包以角质喙。颧骨高向外伸,颧骨发达;牙三叶状,牙冠低,颈短。外鼻孔小;前额骨位于鼻骨以下;下颞颥孔宽阔;枕骨孔发达,大于枕髁两倍。在上颌和下颌上各有7~9个牙齿。齿缘较光滑,齿根长,齿冠低。牙齿为三叶状,齿冠中稜前各有2~4个小脊。颈很短,颈椎6~9个。脊椎13~16个,荐椎5~7个。乌喙骨较小,其上之乌喙孔不封闭。肠骨细长,肠骨上缘的稜脊粗壮,坐骨发达,略呈弯曲状。前肢比后肢略短,前足有四块腕骨,第四指退化,第五指消失。股骨比胫骨略短,蹠骨约等于胫骨的1/2,后足仅第四趾退化。这种小型恐龙在我国分布较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鹦鹉嘴龙名称的来源就是因为它们的嘴很像鹦鹉的嘴,故而得名。 鹦鹉嘴龙头颅骨与同时代的鸟臀目恐龙相比,高度有大幅变化。这些头颅骨高而短,有些种的头颅轮廓几乎呈现圆形。眼窝之前的部分只占头颅骨长度的40%,比其它已知鸟臀目还短。鹦鹉嘴龙下颚的每个牙齿,都有球根状垂直脊。上颚与下颚都有显著的喙状嘴,分别从喙骨(Rostral bone)与前齿骨形成。喙状嘴的骨质部分可能由角质包覆,形成锐利的切割表面,以切碎植物。如同属名显示,鹦鹉嘴龙的短头颅骨与喙状嘴外表类似现代鹦鹉。鹦鹉嘴龙的头颅骨,与更衍化的角龙下目恐龙,拥有数个共同的适应结果,例如:上颚前端的独特喙骨、颧骨往两侧突出。然而,还没有发展出晚期角龙下目的头盾与角状物的迹象。眼睛上方有眼睑骨,功能不明。西伯利亚鹦鹉嘴龙有突出的骨质角,但这被认为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圣贤孔子鸟

名 称: 圣贤孔子鸟

圣贤孔子鸟  拉丁文名: confuciusornis sanctus

体 长: 不详

体 重: 不详

食 物: 肉食

生存年代: 1.4亿年的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 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圆乡

辨认要决: 前颌骨和下颌骨具有规律的沟纹构造,不具牙齿

种 类: 鸟纲·孔子鸟目·孔子鸟科·孔子鸟属

来 历

产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圆乡晚侏罗世义县组下部。

简 介

圣贤孔子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分布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圆乡。其主要特征是:前颌骨和下颌骨具有规律的沟纹构造,不具牙齿;肱骨近端膨大,有一气孔;爪大,其高度超过第一指节骨;第三掌骨较细,腕骨和掌骨不愈合;坐骨粗大,近端有一向上的突起,远端厚而圆;耻骨后展;第五躔骨仍较发育,趾爪大而弯曲。圣贤孔子鸟与始祖鸟属同时代 的原始鸟类,但它又以具有角质喙等特征而比始祖鸟进步。

学名来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圣贤”是历代封建王朝赠于孔子的封号。

保存现状:基本完整的个体。

基本特征:头骨各骨块不愈合,尚具有其爬行类祖先遗留下来的眶后骨,牙齿退化,出现了最早的角质喙。前肢仍有三个发育的指爪,胸骨无龙骨突,肱骨有一大气囊孔等等。

狼鳍鱼

狼鳍鱼  物种名称:狼鳍鱼

狼鳍鱼  拉丁名称:lycoptera

物种别名:狼翅鱼、蒲翅鱼

分类位置: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骨舌鱼超目、狼鳍鱼目

外形特征:狼鳍鱼体长一般在10厘米左右,身体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背鳍位置靠后,与 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头部膜质骨具有薄间光质层,尾正型,圆鳞。牙齿尖锥形。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北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生活环境:生活于淡水中。

生活习性:狼鳍鱼的多数种牙齿较小,可能以浮游生物为食,但中华狼鳍鱼(Lycopterasinensis),甘肃狼鳍鱼(Lycopteragansuens~)和室井氏狼鳍鱼(Lycopteramuroii)的牙齿略大,可以捕食小昆虫和昆虫卵。狼鳍鱼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似有群游的习性。

演化历程: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种类很多,为中生代后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地区的特有鱼类。现已绝灭。

潘氏北票鲟

潘氏北票鲟  潘氏北票鲟(Perpiaosteus),产地辽宁北票,一亿三仟万年前。

为软骨硬鳞鱼类,属鲟鱼目(Acipenseriformos)。

这种鱼的口下位,有比较圆顿的吻突,颌骨无牙齿,体基本裸露,仅有一行小的侧线鳞,尾全歪型。

北票木化石概述

北票木化石是见证亿万年前北票古木参天、森林丰茂的地理地貌。北票木化石的生存时代为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近3亿年。   北票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树化玉)的主要组成的岩矿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NH2O,属隐晶族,硬度:5.5-6.5,比重:2.65-2.66,折射率:1.54—1.55。

北票木化石成因

北票在形成木化石的地史时期,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剧烈,导致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并伴有岩浆活动。长时间间歇式的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遮天蔽日,各种有毒气体弥漫空间,致使森林和其他生物大批死亡,并有很多生物被迅速掩埋。朝阳木化石所在地史时期正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地质灾变使树木被埋于地下,并具备了不使其消失(燃尽、腐没等)的条件。树木体在囲岩矿质大量二氧化硅溶液及其它金属化合物和热、压、水的作用下,矿质重组液在不同条件下(矿质组合数量,温度、压力、水体等),以树木体为界,于不同方向以“虹吸式”渗入树木体组织和细胞中,渗入过程中树木外皮和木材组织有滤层作用,树木组织被矿质置换;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外部条件(矿质、热、压、水、囲岩和被埋深度等)不同,树木体内组织和细胞被保留的程度各异,有的保留完整,有的部分保留,有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消灭,从而形成了不同质地、不同色彩、不同形态的木化石。不同株木化石或同株木化石的不同部位,均因上述原因而使其质地、色彩、形体各异。密木类和疏木类所形成的矿化化石,因属种差异更大,其化石形态差异亦更为显著。  在木化石交代进行中,还可能有不同的地质突变或渐变过程;在交代完成后,还因漫长的地质过程和囲岩条件变化而引起质地、色彩、形体的变化。因渗入矿质不同,还可形成钙化、白云石化、蛋白石化、硫铁矿化、菱铁矿化、煤化和丝碳化等多种木化石。但最常见的是硅化类木化石。

北票木化石鉴赏

形态

木化石 绿色全皮  体态丰满,保存完整,主次兼备、造型优美,动感性强。北票木化石绝大多数是山原石,极少见水冲石、风砺石,而内蒙和新疆则大多数是风砺石,山原石未大面积挖掘。北票木化石的“形态”,原生态外型展示越多越全越美。树干(段)外型或直或曲,树皮、树枝、树节、树瘤等特征突出,集于一身者最难见,树枝较少见,树节、树瘤不多见。从体量上看,大胜于小,尤其巨型(一般直径在100cm以上、高度在100cm以上)为好。

意韵

经过的抛光木化石 图案像腾飞之龙  北票木化石其意韵应体现在整体造型流畅,富有动感和艺术韵律,呈现画面(横断面、竖剖面)内涵丰富,奇丽多姿。北票木化石其树种繁多,带来造型多异;其地质条件复杂,带来质地多样;其气候变化大,带来纹理奇特。在木化石鉴赏中,最难的是意韵,最易于个人感悟的也是意韵。

质地

木化石根部  石质历来是北票木化石优劣的一个硬指标。木化石按质地一般分钙化、炭化、铁化、硅化、玛瑙化(玉化)。从朝阳木化石看,埋藏年代越久质地进化越好;埋藏地层越深(从地表至三、四十米),质地进化越好;埋藏在地层含水量越大的“种”越好,润泽感越好。

色泽

木化石 彩料  存有原生物体颜色或异化后石质颜色美,化石与围岩色彩反差强。从矿物学角度,北票木化石被富集的Fe2O3黄色矿物、褐色矿物、红色矿物及受CuCO3交代浸染,色彩斑斓。从稀缺性上看,以翡翠绿、宝石蓝、鸡血红为上品,黄、灰、褐、白、黑较普遍。从观赏角度看,多色彩且色界分明为最,单色纯净度较高为上,红黄黑(鸡血石中称刘关张)组合为佳。

战国红材质 天然图案十二生肖  欣赏图片请到石文化博物馆空间。

北票市川州石文化博物馆

  • 北票市川州石文化博物馆馆藏范围包括奇石、矿石、古生物化石。地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银河小区。 简介 亿万年前,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能保存成为化石的机会是极为罕见的。据科学家估计,一万个生物死亡以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而这些化石绝大多数埋藏在地层深处,只有少数在岩层露头上的,才能被人们偶然发现。在被发现的化石中,绝大多数又是生物的残缺碎块,很难了解其形态或特征的全貌。因此,有时要找到能定 完整介绍>>
  • 分享赚钱 :

      龙源网•知识树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C座3层C412-9

      (署)网出证(京)字第189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55号 | 京ICP备10216796号-6

      龙源网•知识树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西小营村平安路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1号|京ICP备18053758号-1